则是被吕后极具效率的嫁给了彼时的赵王张敖,以绝刘邦‘嫁女匈奴’的祸心······
或许听上去,或许有些令人匪夷所思。
——刘邦堂堂天子之贵,能在‘和亲’这种涉及国家大事的外交事件中,这么轻易的被吕后吓住?
原本被刘邦用作和亲所用的鲁元主刘乐,能因为吕雉一怒,就嫁给了赵王张敖,成为了王后?
实际上,在这整个事件中,有一个人,被当时的朝堂、世人,乃至于史学家所‘忽略’了。
韩王信于马邑献降,又在之后跟随匈奴人一起跑去了草原,那韩王信留下的代地,是由什么人接替防守位置的?
从后世太史公所写下的那句‘战殁代地,死王事’就不难发现:在汉匈平城战役后,接替因韩王信叛逃而出现空缺的代地防线的,正是那个为史学家极力忌讳的汉开国元勋:周吕令武侯,吕泽。
这么说来,这看似不合常理的一切,就都合理了起来。
——侄女儿要被嫁去匈奴,就算皇后吕雉答应,手握兵权、驻守边墙,又于开国元勋中威望甚高的吕泽,能答应?!
别忘了,就连刘邦易储的念头,那也是在吕泽战死之后,才逐渐出现在长安的!
吕泽死前,就算刘邦也已将‘我讨厌刘盈’这几个字写在了脸上,也从来没敢提‘易储’这二字!
和亲一事暂且作罢,但刘邦对张敖的恶意,却才刚刚开始。
——代、燕、赵三国,作为汉室北方最主要的防线,呈倒‘品’字形分布,代在左上,燕在右上,赵在下。
而吕雉伙同吕泽,将女儿刘乐嫁给张敖这件事,无疑是精准命中了刘邦的g点。
燕王卢绾虽然是与刘邦从小玩儿到大的把兄弟,但位于汉室版图东北角,距离关中太远。
而距关中稍近一些的代、赵,却因为‘吕泽驻守代地’‘刘乐嫁给张敖’这两件事,让刘邦闻到了一丝危险的气息。
——你吕泽掌控代地,赵王张敖又成了你侄女婿,燕王卢绾又在大东北?
怎么?
你吕家,这是想划江而治,让朕做秦王,自己做关东王?
就这样,在侄女刘乐嫁去邯郸,甚至都还没到邯郸的汉七年,周吕侯吕泽于代地‘战死’;
次年开春,赵后刘乐才刚怀上自己与张敖的长子,张敖就因‘贯高谋反’一案被夺去王爵,被封为宣平侯······
而在外人看来,‘吕泽战死’和‘张敖被贬为后’这两件事唯一的联系,也仅仅只是驻守代地的吕泽一死,皇三子刘如意就成了代王;等张敖被贬为宣平侯,刘如意又成了赵王。
明白过来这些陈年往事之后,再看‘刘邦为何讨厌张敖’这件事,那就是一目了然了。
最开始,是在平城一战中,赵王张敖‘借口’刚继位不久、没有厘清国内,并没有对刘邦大军提供帮助;
之后,于平城‘战败’(没能完胜)的刘邦决定和亲,结果和亲一事都八字还没一撇,刘乐就被嫁给了张敖!
最后,则是刘邦带着前两件事的怒火,去邯郸看完女儿和女婿,顺便对这个傻女婿斥责谩骂,好一泻心中之愤时,这傻女婿的门客中,出了一个叫‘贯高’的二愣子······
即便刘邦从未这样说过,但夏侯婴心里也明白:张敖能全须全尾活到今天,完全就是老天子念在女儿的面子上,不想让女儿守活寡!
若不然,别说平城战役拒拨兵马,与吕雉、吕泽‘合谋’迎娶刘乐这两件事了,单就是贯高意图行刺刘邦圣驾一件事,张氏一门就得死个五服!
但话又说回来:归根结底,刘邦对张敖这股莫名其妙的厌恶,实际上,更多的还是因皇后吕雉,以及已故周吕侯吕泽······
道理很简单。
平城一战没能出兵,顶多只能算一个导火索,而之后迎娶鲁元主刘乐,这也完全不是张敖所能决定,所能拒绝的事。
——将刘乐嫁给张敖一事,就连天子刘邦都没敢阻止,满朝公卿屁都没干放一个,难道还能指望张敖一个二世异姓诸侯,在吕泽、吕雉兄妹二人的善意前,不识抬举的拒绝成为驸马爷?
但凡是个脑子正常的人,都不可能拒绝这样的好事!
至于贯高一事,那就更简单了。
--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