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儒道至圣》 第2440章 革新进行时(1/2)

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,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

  若是这项制度通过,形成明文规定,国君若是再敢肆意妄为,必然会遭遇官员对抗。【】

  盛博源只说这追责制能限制官员,却只字不提其实也在保护官员。

  太后心里清楚这追责制其实非常好,若自己是官员不是太后,绝对支持,但为了国君的权力,她却不甘心同意这份草案。

  半晌,太后轻叹一声,道:“他小小年纪,哪儿来的如此才能,其中一些,仅仅有才能还不行,必须有丰富的经验。”

  盛博源道:“葬圣谷中有大神异,人族可以上书山进行磨砺,那各族必然有磨砺之法,或许方运获得通天的大运,经历我们都未曾经历的事。所以,他学贯万族,知晓天下事实属寻常。”

  “方运真是好运气啊。”

  太后的语气充满不甘心,因为这些天她一直在思考,为什么那个之前只把从政当作圣道踏脚石的方运,现在却突然醉心权柄。

  难道,他有什么隐秘的原因?

  太后看了一眼那份草案,道:“我们能阻此事多久?”

  盛博源露出为难之色,道:“若是太后您竭力阻挠,微臣自然会全力以赴。但,这是十虹横天之后方虚圣的第一份正式草案与第一次革新,而且是他直属的吏部,我们若是阻止,怕是会引发强烈的反弹。”

  “这景国,已经姓方了吗!”太后的声音充满了愤怒。

  景君微微缩了缩脖子,惊慌紧张。

  盛博源沉默不语。

  “盛爱卿,你当如何做?”

  盛博源思索许久,道:“微臣愚见,此刻方运携十虹之势、借圣院之威,不可力敌。不若退让一步,在以后的草案中选其一而抗争,让百官知道,他方运遮不住天。”

  “皇室对方运,已经只能‘抗争’了吗?”

  “微臣有罪。”盛博源嘴上惶恐,内心却是充满无奈,这难道不是事实吗。

  在各方审定考评革新草案的时候,左相阁已经开始着手多份提案或草案。

  第二项草案,那便是内阁官员命名,内阁四相不变,内阁参议也不变,但内阁行走更名为内阁学士。

  在草案之中,方运没有直接点名内阁集中制的具体模式,只是用模棱两可的话加强内阁参议与内阁学士的权力,比如在特殊时期或内阁各相无法达成一致的情况下,内阁参议与内阁学士有义务参与讨论,并与内阁各相共同做出决定。

  实际上,在景国担任内阁参议的本来就是封疆大吏,能担任内阁学士的都是中坚力量,他们本来就能影响内阁决策,所以这项草案并不算激进。

  第三项草案也是在原有律法基础上进行改进,那就是官员异地任官制度,其实在秦朝时候,便有相似的规避制度,方运只是将其完善。

  第四项草案关于官员任期。以五年为一任期,鉴于官员共有十八品,每五年最多可连升两品。同时规定,若在战时立下惊世大功,得圣院特批,可酌情放宽。

  虽然第一项草案还未正式通过,但方运却没有等待,陆续将后面的几项草案抄送给有内阁参议加衔的官员,来征求他们的意见。

  时间慢慢过去,方运开始了不眠不休的状态,不断亲自拟定各种革新草案。

  正常情况下,方运先制定初步草案,与内阁官吏商议后进行更改,形成二次草案,再抄送各内阁参议,得到反馈后形成三次草案,再次发给内阁参议,再次获得反馈后,形成四次草案,然后将四次草案交由太后与景君,形成五次草案。最后,拿到朝会上讨论,形成六次最终草案。

  但实际上,除了极少数的草案,大多数草案的更改次数都超过十次,有些编号靠后的草案已经变成政令实施,靠前的草案却未获通过。

  朝政革新,在大多数时代都是一步一步慢慢形成,但在方运的手里变了样。

  方运几乎每天提出至少一项新草案,以至于左相阁的官吏经常吃住在左相阁,连续十余天无法回家。

  方运的草案要抄送各个内阁参议那里,那些内阁参议的幕僚以及属下都会参与。

  所以,整个景国的中高层官员被方运指使得团团转,几乎花费大半的精力来参与草案。

  不过,许多官员并没有怨言。

  一来,这是他们的本职工作,二来也是最重要的,对于官员来说,参与政策的制定不仅仅不是拖累,反而是权力和地位的体现。

  吏员可以清闲,但真正的官员,最怕的便是清闲。

  无事可做,往往代表着被淘汰、被边缘化。

  所以,整个景国中高层官员的潜力被方运彻底压榨出来,随着一项项政令下达,景国以可怕的效率高速运转。

  但是,最让官员无法理解的是,方运-->>

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,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