杀啊
嗖嗖嗖
呃退
发平县城城池之下,一股袁绍部众士卒,大约四五万人的规模,向着城池发起了一波攻击,然而迎接他们的是城墙上射下的密集箭雨,攻击很快被压制了下去。
再看城头之上人头攒动,守城兵力似乎一点儿都不比投入攻城的袁绍部众士卒少,因而一波攻城过后,袁绍部众士卒犹豫一番之后便选择了离去。
袁绍此次兵分九路横渡黄河济水,而袁绍自己则作为压阵的最后一路,可谓是气势汹汹而来的。
其前军之中每路都有大将名谋统领,其中就包括河北四庭柱之三颜良文丑张郃高览此前已被典韦所斩。
另外还有屡立战功的大将粷义,以及直接推动本次出兵青州兖州的谋臣田丰审配逢纪。
尤其是其中的田丰审配逢纪三位谋臣,本次在意见上是完全统一的,他们都认知到了来自杨锐的巨大威胁,协同推动了袁绍出兵参与徐州之争的行动。
几路大军在分头渡河之前,袁绍便传递下了命令,约定了高唐聊城阳平三座县城为兵力集结点,中途各路兵马都可以自由攻击沿线各城池镇村领地,还设定了丰厚的奖励。
因而袁绍的各路兵马都是卯足了劲头,所过之地都意图尽量攻城略地,以图建功立业。
然而类似发平县城的情况却是屡见不鲜,袁绍的各路兵马不管是打散的时候,还是逐渐聚集起来之后,攻下的领地数量都较为有限。莫说是县城级别的领地了,他们甚至在镇村等级领地上都吃过不少亏。
主要还是杨锐领地之内的地方兵力较为丰富,为了躲避济水黄河之上太史慈大船的阻击,袁绍兵力选择了黄河济水最为弯曲的漫长河段,化整为零渡河而过,而这一策略也导致了袁绍兵力有些过于分散。即使同一路大军渡河的时候跨度也非常大。
如此一来所造成的结果,便出现了局部地域袁绍渡河兵力甚至还比不上当地杨锐兵力的情况,这些袁绍部众不要说去建功了,甚至刚一渡河便遭遇到了迎头一击,出现了不小的损失。
当然了,这种情况毕竟还在少数,袁绍部众占据主动的时候还是要更多一些,只是这种主动并没有带来太多的战果罢了。
不过要说到战果,袁绍部众当然也不是毫无建树。城池方面袁绍方面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了聊城县城
当时孙乾坚壁清野的命令也才刚刚到达半途而已,聊城县城的官吏由于疏于防御,甚至未得到丝毫有关袁绍部众南渡的消息。
说起来这也是有一些历史遗留方面缘由的,当初关羽在聊城任县令的时候,杨锐便严格控制聊城范围内的兵力情况,杨锐本人自然是不会给关羽调配一兵一卒的,同时对关羽的兵力也一直关注着。
特别是刘关张三人离开杨锐底盘之后,聊城县的防务顿时变为了空白。即使杨锐后来也做了相关弥补,但是无论是官吏还是守军方面。也仍旧比不上其他城池。
最为关键的是,本次攻下聊城县城的不是别人,正是此时的冀州第一名士田丰
虽然过程之中有着特定因素的影响,田丰能够拿下城池又是依靠了突袭的手段,不过无论如何,能够将聊城县城控制在手中。也已经足以体现田丰的用兵之能。
而袁绍预定的三处集结点中,也只有聊城一处被田丰抢到了手中,其余高唐阳平两座县城都还被杨锐部众控制在手中,袁绍部众也只是在不断地向两处集结,几轮攻城无功之后。最先到达的袁绍部众也只是围而不攻,就地屯住了下来。
特别是高唐附近渡河的袁绍部众,则更显得散乱和疲惫不少,因为其中大将颜良所统帅的一路兵马,在渡河的过程中恰好遭遇到了太史慈船队的阻击,可谓损失惨重。
此前太史慈大船之上装配的小型投石车大发神威之时,对上的便是颜良所统帅的这路兵马,虽然太史慈等杨锐部众当初并未太在意,真实的情况则是颜良所在的大船首先便被击沉了
的确是击沉了不过颜良却是最后时刻被士卒拽到了小船上,尔后迅速拖上了北岸
也就是说,其实这会儿顺利渡河的袁绍部众只有前面八路大军,再加上袁绍自己押后的一路兵马而已,颜良所统帅的一路大军只是零星渡过了一部分士卒到南岸,而且由于缺少主将的统领,也只能算是散兵游勇罢了。
战事在袁绍部众渡河之后的三个时辰之内大范围蔓延着,而且随着袁绍部众兵力的集结,幸运的天平似乎也在逐渐偏向袁绍一方
最终由中路聊城县地域附近顺利渡过黄河济水的袁绍也是这么想的,眼前聊城县城已是被其部众控制在了手中,袁绍似乎已经看到整个青州兖州被其征服的情景
高唐县城附近的情况却远非袁绍所预料的那般,本来北侧这个方--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