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元直先生高才,如此下相县城可守矣,请先生以全城百姓计,全权统领下相县城防御,万望先生切莫推辞。≠”
刘备闻言神色大松,颇为感慨地又是一揖,向徐庶言道。
“主公所托徐庶必不敢稍有违背,自当竭尽全力而为之!”
徐庶哪里会受刘备的大礼,慌忙将其扶助,尔后继续说道,“只不过东海王大军未必会前来下相县城,其前军或者乃一幌子而已”
“哦?元直先生此言何意?难不成东海王会先攻击其他城池?”
听闻徐庶所言,刘备微微皱眉道。
“有此可能,因而徐庶不怕东海王前来下相,只恐其不来此城!”
徐庶颇为自信地说道,倒也是他此时内心的真实想法。
“报!前方探卒回报,东海王大军本部二三十万兵马已是随后赶至城外百里处,此时正与张辽大军汇合一处”
徐庶的话还没有说完,就见一名士卒慌不跌地来到刘备近前,大声禀报道。
方才徐庶才说担心杨锐不来,没想到紧接着便有了杨锐大军前来的消息,刘备与徐庶听闻禀报都是一楞,随即两人相视之下各自微笑起来。
“此时东海王大军已经赶至,先生守城但有所需,只要吩咐便是,吾这便传令下去使部众士卒知晓,守城期间见汝令如见吾面,不尊者从重处罚!
吾这便去准备守城事宜,同时传令各个部众士卒做好守城准备,随时听从先生调度……”
收买人心的事情是刘备最为擅长的,而且刘备还有一个最大的优点,便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,前面他已经考校过徐庶,此时权利下放得也是十分利落。
说话间刘备已是转身欲走,更显出其对徐庶的信任。只不过刘备话还没有说完,却是被徐庶给阻拦了下来。
“主公莫急,此时东海王中军部众方才到达此地,看其骑兵先行、步兵压后的安排,九成是为了先以骑兵快临近造成威慑,不欲城内外继续进行兵力调度,尔后步兵赶至进行围城。
而东海王此时兵力与主公城内守军数量相当,匆忙之间并不适合起攻城,东海王账下能人异士不少,自然知晓此道理。
因而主公无需着慌守城之事,只需通令部众士卒分拨应付、轮流进食休息,随时听候调遣即可。”
徐庶将刘备阻拦下来,缓缓而言道,语气虽轻却有几分不容置疑,显然成竹在胸。
此言在刘备听来也是句句在理,若是换做攻击方是他自己,也必然不会在人数不占优势的情况下贸然进行攻城的。
因而刘备便点头留下,继续与徐庶驻足城墙之上一同观察城外情形,仅仅是按照徐庶所说,传令部众士卒分作两班,正常饭食、休息,随时等候调遣。
“报!东海王部众在百里之处稍稍修整之后,便向吾下相城方向迤逦而来,四面八方合围,似要起攻城。”
然而就在一刻钟之后,传讯士卒再次火来到刘备、徐庶、张飞、糜芳几人的身前,紧张回报道。
“哦?竟是如此?元直先生以为如何?”
刘备原也认可了徐庶的观点,认定了东海王部众至少会先扎下营地,之后才会考虑攻城的事情,没想到对方的行动竟与料想有些出入。
“主公不必担心,吾等以逸待劳,东海王部众又是新到还未多做修整,吾料定对方只是作势而已,并不会真正起攻城。
或许免不了东海王要叫阵一番,先阵前挑战确立士气,届时主公只需派出张翼德张将军出战,必能够战告捷,压制东海王锐气,破其成势!”
被刘备再次问及,徐庶仍然是一脸笃定,并不认为杨锐会立即起直接造成威胁的攻势,将各种情况考虑得周全。
一旁刘备见到徐庶一脸云淡风轻,再看被其提到的三弟张飞也是蓄势待,当即点了点头。
接下来杨锐部众行动的情形似乎正如徐庶所料一般,其四围部众在城头弓箭手射程之外远远地便停了下来,过不多久一骑已是排众而出,向着北门外方向站定。
“刘备刘玄德,吾东海王烈阳在此。
本王认定汝乃英雄之辈,素来多有提携,然却行扣押车马行商队之无赖举动,今特举兵前来讨伐,不愿波及无辜及百姓,望备放弃抵抗、自缚而出,本王可酌情饶恕……”
就当守军众人以为东海王一方要叫阵单挑之际,杨锐却是说出了如此一番劝降的话来,出乎了众人的意料,这其中也包括徐庶。
其实这些话杨锐可说可不说,只不过一方面杨锐是为布置巨型投石机、神机轰天炮弩等器械争取时间,另外杨锐也是为了站在舆论的高度而已。
刘备向来以仁慈闻名于领民之间,相比之下杨锐的名声丝毫不下于刘--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