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海湾码头,欧阳朔在为一人送行。
此人年过中年,长相极为普通,如果不是他身上穿的将军服,怕是会以为是一名普通的农民,憨厚、淳朴。
这位将军,正是欧阳朔通过皇级召唤符召唤出来的将领——施琅。
施琅,字琢公,福建晋江人,明末清初著名将领,曾历任清军副将、总兵、福建水师提督等要职,深得康熙帝的信任。
施琅擅长治军,尤其精通海战,所辖部队以作战迅速、勇猛、果断著称,故人送“海霹雳”的响亮绰号。
一生最辉煌的事迹,就是率领清军平台。
施琅的属性,也是极为耀眼,能得此大将效力,欧阳朔可谓时来运转。
:施琅
:靖海侯
:明末清初
:山海城将领
:特级武将
:75点
:88:85:75:70
:水战
:
:将军施琅少有识度,膂力绝人,通阵法,尤善水战,谙晓海中风候,谙熟海岛,惯熟海务。敢言他人之不敢言,敢为他人之不敢为。
提起施琅,玩家可能会比较陌生。
倒是另外一位收复夷洲的名将郑成功,为后世之人赞誉。
何为?
只因施琅三度改易门庭,两次在明朝军队效力,又两次投降清军,难免惹来后人非议。其历史定位,一直备受争议。
是“平台英雄”,还是“反复小人”?
明朝旧将郑成功从荷兰人手中收复夷洲后,便把夷洲作为抗清的最后根据地。清军几次出兵攻打夷洲,都失利而回。
清康熙二十二年,施琅率领两万精兵和三百艘战船出海,平定夷洲。凭此战功,施琅被康熙帝封为靖海侯,世袭罔替,走到了仕途的巅峰。
从个人的能力到成就的功业,施琅丝毫无愧于世人的赞誉。他真正惹人争议的,是在明、清两军中几度反复的人生经历。
施琅生于明朝末年,早年是郑芝龙,也就是郑成功父亲的部下。后来清兵南下,势如破竹,郑芝龙临阵降敌,施琅也随之投降了清军。
清军令郑芝龙说降儿子郑成功,但郑成功耻于父亲的行径,与父亲决裂,率兵继续抗清。郑成功看重施琅统兵打仗的才能,不断游说施琅,邀请他共同加入抗清义军。施琅在几番考虑后,决定离开清军,再次回到了郑成功的抗清部队中。
施琅性格直爽,敢怒敢言;郑成功也是一个直脾气,而且性格暴躁。因此,两人之间难免出现矛盾,甚至发生冲突。此时的施琅,因“大功不赏”对郑成功已心怀不满,而郑成功也因施琅的骄横跋扈对其日渐疏远。
郑成功将这一矛盾与施琅要谋反的猜测联想到一起,一怒之下命人包围了施琅的住宅,拘捕了施琅和他的父亲施大宣、弟弟施显。
施琅被捕后,被关押在一艘船上,他原来的一些部下和亲信同情他,便秘密将其释放。
出逃后的施琅辗转回到内陆,投靠郑成功的叔父郑芝豹,并请求郑芝豹出面为两人调解。可不依不饶的郑成功并不买账,竟秘密派杀手刺杀施琅,一定要将其置于死地而后快。
施琅因有人报信而幸免于难,但计划失败的郑成功更加恼羞成怒,竟然下令将施琅的父亲和弟弟处死了。施琅至此与郑成功结下血海深仇,走投无路又一心报仇的他,被迫于顺治八年再次投降了清朝。
因此,所谓反复,实则是迫不得已。
施琅在收复夷洲后不久,就上了一道,向康熙帝阐明了夷洲的重要性,并且建议康熙帝大力鼓励夷洲的经济发展,轻徭薄赋,以此得到一个稳定繁荣的夷洲岛。
同时,他还力劝康熙帝废止实行多年的“迁界禁海”令,还地于民。后来,康熙帝采纳了施琅的建议,免除了千万百姓迁徙之苦。
由此可以说,施琅不仅有“复”台之功,更有“护”台之功,可谓功在千秋。
……
施琅被召唤出来,当即被欧阳朔任命为交州舰队提督一职。于此同时,欧阳朔还直接敕封施琅三品将军之军衔。
如此待遇,可谓殊荣。
任命施琅为交州舰队提督,自然也是考虑到,历史上施琅对交州以及泉州海域非常熟悉,对欧阳朔未来的计划,大有助益。
施琅的任务,就是在半年之内,将交州舰队训练成型。
获得北海湾宝藏之后,欧阳朔的野心也在加剧,他已经不满足于一年之内将水师三大舰队扩编至满编,而是只给了他们半年的时间。
至于交州舰队第一编队总兵烟火妖孽,此番将随欧阳朔一起,进--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