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拖,就能拖得下去的······
“家上!”
正当刘盈面带感叹的思虑之际,吕释之也终是按捺不住心中激动,对刘盈沉沉一拱手。
而刘盈‘只能棋行险着,提前废除三铢钱、将铸币权收回中央’的原因,也被眉飞色舞的吕释之尽数道出。
“得陛下此诏,往日之荚钱三铢,当尽除于天下!”
“如此,待秋收之时,少府广购关中之粮,又明岁售粮与民时······”
话说一半,吕释之激动地话都有些说不清,只面带憧憬的咽了口唾沫,又自顾自嘿嘿傻笑起来。
而看着吕释之这样一副神情,刘盈却只稍摇头一笑,便低下头去。
这,就是刘盈为何要冒险去怂恿萧何,促成废除三铢钱、铸币权收归共有的原因。
——秋收,已经不远了······
在先前,刘盈苦恼于三铢钱的存在,很可能会使得少府的‘粮米官营’,换来数之不尽的三铢钱堆积于内帑,便想出了‘代民储粮’的法子,以作为权宜之计。
只不过,缺少实际施政经验,使得刘盈遗忘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。
——百姓种出来的粮食,并不是全都要拿来吃的······
在过去,关中百姓之所以劳作一年,所得却都只能用于果腹,根本原因是因为‘粮商’这个群体的存在,将百姓收获的粮食吃掉了一半以上!
百亩良田,得粮二、三百石,被粮商一买一卖,就剩下一百石不到,那自然是只能用来吃。
可在刘盈取缔关中的‘粮商群体’,推动少府官营粮米之后,百姓收获的粮食,大半还是能留下的。
再加上年初,刘盈主修郑国渠,更将使得渭北数十万顷农田,迎来过往十年中,收成最好的一次丰收!
这样一来,百姓的粮食,就吃不完了·······
就拿渭北举例。
在过去,渭北亩产三石上下,一家农户得田百亩,每年可以种出三百石粮食。
这三百石粮食,有二十石要缴做农税,剩下二百八十石,则会有近二百石,在秋收之后售与粮商。
待来年开春,粮价上涨,百姓拿着卖二百石粮食的钱,却只能买回一百石左右的粮食。
如此一来,这家农户虽然年收入三百石粮食,但实际到手却只有一百八十石,若是家里人丁稍多,就只能勉强吃饱。
而在渭北即将丰收的今年,同样的百亩田,很可能收获四百石以上的粮食!
而这四百石粮食中,去掉三十石不到的农税,其余的三百七十石,就算被百姓存入少府三百石,按照刘盈亲自划定的‘十取其一’的标准,少府也只会收取三十石的‘代储’费用。
这样一来,在这家农户今年收获的四百石粮食中,将有起码三百四十石,会成为‘实际收入’。
这,就是问题的关键。
过去,一百八十石粮食,就够这家人吃饱;
而今年,这家人手里,却有了三百四十石粮食。
那多出来的一百多石,该作何用途?
但凡是个正常人,都必然会将其卖出,换取其他的物资,亦或是作为储蓄,以备不时之需。
而在‘粮商’群体彻底灭绝的当下,能吃下这批粮食的,也只有‘官营粮米’的少府。
这就使得刘盈即便明知三铢钱、铸币权之事本可以徐徐图之,也只能冒险通过丞相萧何强行推动,以预防少府‘秋后用秦半两买入粮食,次年卖出时却换回汉半两’的惨剧发生。
想到这里,刘盈便不由自主的低下头,从怀中,取出了一枚质地精良,几乎是完全由铜铸造的钱币。
而在这枚钱的正面······
“汉五铢······”
轻轻一声呢喃,刘盈的嘴角之上,终是涌上了一抹略带喜悦的笑容······
7017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