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像袁冬初说的,关于应对通州包裹爆增这事儿,解决方法依然得靠人。

    按照她的猜测,通州如今投递增加的包裹,体量应该没有小满说的那么严重。

    虽然通州是四条河流交汇之地,陆路交通也很发达。

    但对于这个时代来说,无论人口基数、人们的购买力,还是信息交流需求,和她当初见识过的剁手节,完全不是一个量级。

    潘再水面对现在的情况,之所以会束手无策。其一,这是他第一次遇到这种状况,掌管物流业的时间又短,缺乏经验;

    另一个原因,也是最难解决的,便是人手问题了。

    即使在袁冬初生长的那个年代,第一次剁手节时,也是差点儿让当时物流业崩盘。之后也是吸取教训,提前做应对,才避免了那种情况的再现。

    在现代,准备工作相对要容易很多,随时随地就能招募临时快递员。在全民教育的时代,收揽、录单、打包、分拣之类的工作,是个人就能胜任。

    在这个时代却是不行,投递行能雇用的人,都是最底层的贫苦百姓。

    这些人,别说斗大的字认不下一箩筐。说玄乎了,斗大的字,他们甚至一个都都不认识。

    而邮寄这种事,还会牵扯转运,异地再转异地这种事时有发生。所依靠的,只能是文字。

    虽然诚运有速成法,通过培训,让投递人员快速认识了负责街巷和人名等文字,并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巩固。

    但这些,都需要时间,培训和被培训人也都需要投入精力。

    断断没有双方都很下辛苦的认字,学了投递的各项制度,等到包裹高峰期过了,双方便愉快的拍拍手分开,各自行事的道理。

    就算真有这么奇葩的事情发生,时间上也不赶趟啊。

    想招收上手就能做事的,那得找读过书、上过学堂的人。常理来看,这种人来投递行做临时工,难度有点大。

    袁冬初却是有主张,事无绝对嘛。

    她首先想到的,是诚运投递每个门店都会请的、代写书信的人。

    对于很多代写书信的人来说,能在投递行门外支个摊子,绝对是令人羡慕的。

    投递行刚开始运营时,替诚运代写书信还看不到优势。

    但随着投递行口碑起来,大家有捎信需要,便会直接到投递行找带写书信人。

    诚运投递行不但有现成写信的,而且打折。

    写信人也愿意给这个折扣,因为除了代写书信的收入之外,他们还有额外的、帮诚运写单的报酬。

    可以说,代写书信的人,绝大多数都想和诚运投递搞好关系。希望有机会时,他们也可以把自家的摊子摆在诚运投递。

    这些人大多落魄,极有可能愿意接受这样的临时雇佣。

    袁冬初挖空心思的琢磨了一晚上……嗯,好吧,是回忆了一晚上,有了设想。

    袁冬初说的讨论,果然就是真的讨论。这里没有电子设备、没有智能化管理,她能想到的办法,还是从人力上入手。

    所以,解决的方法并不复杂,她也着实没有卖弄的资格。

    第二天一早,秀春和小翠继续给顾天成招来的人讲课。

    袁冬初则和顾天成、周山等人围坐在桌旁,聊这个投递件暴增,大家要怎样应对的话题。

    “解决事情,首先要找的是关键点……

    “通州投递行,相对于堆积如山的邮件来说,人手不足便是关键。”

    听袁冬初讲述的几个人,都是面面相觑。

    是啊,这还用说吗?人手不足是显而易见的。

    不但人手不足,如果继续收件,怕是连地方都不够用了。

    袁冬初继续:

    “我们可以从记录和写单方面入手……”

    顾天成等人头大。

    他们在短短时间把投递行撑起来,能让投递员认识并牢记所负责区域的街道名称和人名,已经是开创先河之举。

    至于更多的写单和记录之人……只是他们能给出的工钱,这种人那里会是好找的?

    袁冬初给出了回答:“读书人自然不好找,但代写书信的人、或落魄的读-->>

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,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